奮戰海拔3450米!挑戰低氣壓、重覆冰,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在四川甘孜開建,建成后每年將輸送清潔電能約120億千瓦時;消費券和數字人民幣禮包發放,數百場促消費主題活動舉辦,上海消費市場活力迸發……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擴大內需。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各地區各部門乘勢而上、鉚足干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持續深化改革,不斷釋放內需活力。
穩投資,宏觀政策提質增效
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協同發力。今年前4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7%,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6.1%,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3%。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增力度,充分滿足合理投資需求。
鉤機、挖土機往來穿梭,工人們忙著清理基面、鋪筑基層……河北省邢臺市大陸澤、寧晉泊蓄滯洪區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一期工程今年底基本完工,將極大減輕周邊地區防洪壓力。”邢臺市水務局建設科科長張麗芳介紹,中央預算內基建資金的及時撥付,保障了項目施工進度。
今年前4月,財政支出保持必要強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8%;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總量增長較快,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8%。宏觀政策持續加力,充分滿足合理投資需求。
——優結構,全力支持高質量發展。
“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去年我們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幫助公司減稅約1443萬元。我們有了更多資金投入創新,今年研發投入預計增長50%。”廣州中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昊表示,“政策引導—研發投入—稅收減免—加大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前4月科學技術領域財政支出增長9%,3月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1.2%,科技創新、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余額持續增長……財政支出、信貸結構不斷優化,聚焦小微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精準地發揮投資引導作用,為高質量發展蓄后勁。
——聚合力,持續增強穩投資力度。
直徑3.5米、重達140噸的鋼護筒直插海面,為跨海大橋打下樁基,橫跨象山港的寧波市域鐵路寧象線海上工程全面開工。
“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注入約30億元,專項債資金也已下達,項目資本金及時到位助力項目提前半年開工。”寧波市軌道交通集團市域鐵路公司總會計師鄭靈介紹。
開發性金融創新工具加速落地,專項債早發快用,信貸資金及時跟進……財政金融發揮合力,推動基礎設施等項目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速擴大有效投資。
“今年以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效配合、積極發力,發揮了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持續增強穩投資力度。”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下一步,宏觀政策應繼續對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強投入,使投資在穩增長、擴內需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擴消費,長效機制加速構建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4%,比上月加快7.8個百分點。消費回暖的背后,促消費政策工具箱更加豐富,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加速構建。
——穩就業增收入,保障“能消費”。
做大消費的蛋糕,歸根結底要充實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就業穩,收入才能增。
延續階段性減負穩崗政策,擴充就業崗位容量;深化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拓展青年人就業渠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今年以來,就業政策“組合拳”環環相扣,伴隨著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勞動參與率穩步提升,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
“下階段,隨著穩就業政策落實落細,就業形勢有望繼續改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就業穩定改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優環境強服務,護航“敢消費”。
不久前,安徽宿州市民趙凱一家驅車幾百公里,終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淄博燒烤,“菜品味美價廉,服務貼心周到。”
推動更多消費“網紅”變“長紅”,優化消費環境見“真章”。今年以來,食品相關產品質量新規落地,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力度和對侵權行為的治理不斷加強,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持續完善。多部門協同共治,為消費者織密“保障網”。
——減負擔增支持,推動“愿消費”。
半個月時間,湖南鑫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就賣出了155臺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袁泉說,今年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實施,帶動銷售持續火爆。
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新增減稅290億元,惠及166萬輛汽車的購買者。
為消費減負之外,各地今年還密集出臺政策為消費加力。一季度山東發放各類消費券5.28億元,拉動消費近102億元;福建出臺金融促消費10條措施,優化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一季度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
促改革,內需活力加快釋放
今年以來,供給側持續發力,更多改革的辦法出臺,更多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加快運用,為需求側擴容輸送強勁動力。
——推動“放管服”改革,供給與需求適配性不斷增強。
海灘漫步、森林觀鳥、村落游覽……今年2月,在海南三亞體驗了一把“候鳥旅居”式養老后,太平人壽養老社區住戶施亞德意猶未盡。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程永紅介紹,今年,相關部門將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激勵我們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供給,滿足不斷增長和升級的養老需求。”
加快探索負面清單和產業準入的審管分離制度,實施嚴格的市場監管,加快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微觀主體創新活力不斷增強,推動我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不斷增強,推動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發揮。
——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統一大市場加快構建。
“明顯感受到注冊制下可預期性更強,審核效率提升。”成為首批主板注冊制上市企業之一,深圳中電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獲得感滿滿。今年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為更多優質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創造條件。
全面注冊制改革啟動,加快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含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快清理……各項改革舉措推動統一大市場加快構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投資活力。今年前4月,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6.2%,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9%。
——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費潛能持續累積。
手寫點菜單堆成一摞,一道道飄香的農家菜從土灶臺上端出……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陳家鋪村,老鮑夫妻倆開的農家樂飯店時時客滿。
近年來,各級財政投入2000多萬元,修好了陳家鋪村的上山公路。“路好了,房修了,游客越來越多,如今收入月月過萬。”老鮑笑逐顏開。
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超10萬億元,重點保障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等領域支出需求,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持續完善,強化調節收入分配功能,助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拓展消費空間。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應對外部沖擊,破解當下各種宏觀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惠當下、利長遠。”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長湧說,要加快推進穩增長、擴內需的各項改革措施,在優化環境、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