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統治水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將治水興水作為事關我省轉型發展的戰略科學謀劃,補短板、強基礎、謀長遠,水生態治理日漸成效,水安全基礎更加夯實,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穩步加強,開創了新時代治水興水新局面。
保護水生態 守護綠水青山
立秋時節,在太原市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先行示范段,碧水蕩漾、綠草茵茵,修復后的岸線已變成宜人的綠色長廊,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秀美圖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開啟了“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新征程,以汾河為重點,流域治理頂層設計、全域規劃不斷完善,依托萬家寨水控集團、中交汾投有限公司、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形成了“省級規劃、市縣主體,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治理模式和格局。
目前,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修復成效顯著,“五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正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河湖長制從“全面建立”邁向“全面見效”。
沁水縣嘉峰鎮李莊村巡河員原梅梅一邊在沁河李莊村段進行巡查,一邊在巡河App上認真記錄。她說:“巡河發現重大問題要及時上報。這幾年,曾經臟臭的河道不見了,河流重現碧波蕩漾。”
我省堅決落實中央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部署,提前一年全面建立河長制,按時建立湖長制,高質量完成四方面12項深化改革任務,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組織體系,推行了黨政領導齊抓共管、“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巡河湖員”的工作模式,所有河流湖泊實現巡河湖員全覆蓋,打通了河湖管護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省市縣鄉村五級共1.8萬余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全省河湖違法問題整治成效顯著,“清四亂”實現常態化規范化,河湖生態面貌明顯改善。
——穩定實施生態補水,自2017年以來,累計向汾河調引黃河水15.53億立方米,向永定河調引黃河水4.41億立方米,為沿河兩岸“生態經濟長廊”奠定了生態基礎。
——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8萬平方公里減少到5.89萬平方公里,黃河入沙量大幅減少,地下水位埋深持續回升,以水為基的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持續向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日益增強。
夯實水支撐 助高質量發展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要素。經過不懈努力,我省大力推進水利重大項目建設、提高水資源管控水平,全面做好農村供水保障、水旱災害防御等民生水利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躍升。
6月29日17時41分,隨著山西大水網小浪底引黃工程施工Ⅴ標7號和8號隧洞之間最后一聲爆破聲響,小浪底引黃工程全線貫通,現場建設者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上萬名水利人持之以恒的拼搏奮斗下,大水網工程取得重大進展,辛安泉供水工程率先建成達效,中部引黃總干線全面貫通,小浪底引黃工程實現向涑水河補水,東山供水隧洞工程全部貫通;縣域小水網建設積極推進,9市51個縣(市、區)縣域小水網規劃完成批復,一批調蓄水庫工程陸續啟動建設。“十三五”時期,我省新增供水能力5.49億立方米,全省水源供水優化配置能力達到86億立方米,一個橫跨太行、呂梁、太岳、中條,連通山西六河、縱貫三晉南北的供水網絡初具雛形。
——水資源管控水平持續提高。
我省印發《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山西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將省市縣三級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體系納入地方政府綜合評價體系。扎實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圓滿完成“十三五”末全省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控制在32億立方米內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水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搭建了省級水權分配及交易系統,以水資源稅改為杠桿,積極推廣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水權市場日漸規范,取用水計劃管理等工作明顯提升。11個城市獲得節水型城市稱號,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
——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持續增強。
“十三五”時期,我省全面加強行業監管,壓實水庫、淤地壩安全責任,完成了223座水庫安全鑒定、12座水庫降等報廢、598座水庫劃界,除險加固了10座病險水庫、735座大中型骨干淤地壩,實施了75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突出加強山洪災害防御,防洪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創新推進水庫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在229座試點水庫建成標準化觀測房,353座常年蓄水水庫安裝自動水位監測設施,率先開展了水庫管理考核測評,柏葉口水庫被水利部評為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單位。
補強水短板 筑牢民生底線
水利系民生。
擰開水龍頭,看著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永和縣樂成村村民王虎感慨萬千:“多少年來,村民們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到山溝里挑水。如今我家終于吃上了自來水,徹底告別了往返4公里拉水吃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進一步加大農村飲水解困力度,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間,我省累計投入59.59億元,鞏固提升了1265.1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條件,涉及貧困人口181.5萬人,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6%,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領先全國平均水平13個和6.5個百分點,飲水型氟超標改水任務提前一年完成,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
集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傳感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祁縣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已經成效初顯,該項目可保障6000畝大田作物、5000畝梨園苗木、2000畝蔬菜和部分日光溫室的及時高效灌溉,可實現項目區年均節水135萬立方米。
水是農業的命脈,行業節水重點在農業。“十三五”時期,我省完成4個大型灌區、15個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3萬畝,順利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第一階段目標任務,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
治水惠民,帶來新氣象,也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位于汾河岸邊的太原市濱河自行車道建成后,喜愛騎行、慢跑運動的市民紛紛前來打卡,呈現出“一泓碧水穿城過,兩岸錦繡入畫來”的美景。“原先在馬路上騎行,車多,尾氣也多。在這里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欣賞汾河的美景,心情真是太舒暢了!”太原市民賈根程說。
“下一步,我們將以統籌推進‘五水綜改’為總牽引,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基礎,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重點,以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民生水利為根本,完善全省水網架構,全力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生態、優化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傳承水文化,不斷完善水治理體系,提升水治理能力,構建全省水利改革發展新格局,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水支撐和水保障。”省水利廳廳長常建忠說。